说起中秋人们自然会想起圆月,看见圆月更离不开把酒言欢,三五亲友月圆小聚,聊到尽兴时少不了中秋美食——月饼助兴。自唐代起我国古人便开始制作和食用月饼,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在极具商业气息的现代社会,月饼变为工业流水线的果实,每逢中秋五彩缤纷,花式繁多的月饼纷纷上架各大超市,但那份食物所独有的情思却随之冲淡。
在那些与心灵和情感相关的瞬间里,在这个中秋团聚的时刻里,机器大生产的豪华盛宴并不能满足心灵对情感对原始生命的冲动和渴望,于是古朴,原始,纯手工显得异常稀少而珍贵,而各种DIY反成为一种新潮流。那些亲手制作的食物带着心灵的温度,承载着满心的祝福和想念,这是那些商店橱窗里琳琅满目的月饼并不具备的。
一个阳光暖暖的周末,来自古城西安的“中华小记者”们在父母和老师的陪伴下,他们来到了陕西新东方,带着对DIY的渴望他们跟随这里的老师学做月饼。远远抛开商业时代的大部队,他们给予城市一点温情的慰藉。跟着老师和面,果馅,烤制,品尝,分享,那份属于他们淳淳的中秋情感缓缓流淌在教学四楼一间间优雅的西点教室里。
清代诗人袁景澜曾在《咏月饼诗》中写过做月饼的情景,初秋薄霜,厨房内搓揉细面,点缀胭脂,上笼蒸制,蒸汽爬上釜端化做气流水顺釜而下,想想那样的场景,充满了温馨和情趣。在这一个中秋,陕西新东方的老师们和小朋友,就这样,好似回到了古时时光,用双手绘出一张张情感图案,给父母,给亲人,给爱人,给需要的人......